念一叨

日语动词的分段是哪来的

由于我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日语,也没有接触过什么正经的日语教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日语里的动词有分段这么个说法, 所以一直搞不清「帰る」和「変える」在活用时到底有什么区别。 被科普了以后,就在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分段,于是去调查了一下,且做一篇笔记。

简而言之,日语动词的分段代表了其后的首个送假名在各种活用下能变出多少种花样。 以「読む」来举例,它可以有以下这些变化: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意志形 命令形
ない ます

所以「読む」是五段动词。

而如果是一段动词,那它的首个送假名就不会有任何变化: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意志形 命令形
ない ます ろう

对于理解问题而言,这篇博文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如果想究下去的话,能问的地方还是有的。

見る」也是一段动词,它的不变的送假名在哪?

这个动词的语素太短了,只有一个假名み,所以只好不写送假名。 如果要系统性地写的话,应该写作「見(Ø)みる」,其中汉字不表示任何音节。 这样,它的活用就可以写成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意志形 命令形
ない ます よう

这样就合乎形式了。

为什么只有一段和五段动词?二到四段呢?

这其实是由古日语的活用方式决定的。*

古日语里一共有六种可能的活用方式:未然形、連用形、終止形、連体形、已然形、命令形,以及三种分段。 把它们列成一个表格: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体形 已然形 命令形
四段
一段 見() 見() 見()る 見()る 見()れ 見()ろ
二段

其中,一段和二段动词又根据它们活用时末尾的假名所在的段细分。 由于在竖排时,い在え上,故分上下。

在此时,并没有五段、三段动词的事,动词的分段仅仅是从实际的语言中归纳出来的。 那么,后来为什么演化成了只有五段、一段两种动词的局面了呢?

这是因为,后来人们开始用未然形后面缀一个う来表示四段动词的命令形。 比如「書け」就变成了「書かう」。 又由于四段动词未然形的末尾一定是あ段假名,「ーあう」这种发音组合后来系统性音变成了「ーおう」。 随着正字法(仮名遣い)的发展,书写与读音同步,四段动词突然就多了一个お段活用,因此也就被升格到了五段。

另外,二段动词的用法全部吸收进了一段里,比如「起く→起きる」。 于是,它们也从现代日语中消失了。

那么为什么古日语分一、二、四段呢?

你问我我问谁去啊。(其实是没考到更古老的说法)

不过,我有一些猜测。

考察一、二、四段动词不随活用变化的部分,会发现一段动词的行为与二、四段动词不同: 一段动词的不变部分一定是完整的假名,本身可以构成連用形,即使活用,也顶多是在后面缀一个赠送的ら段假名; 而二、四段动词在活用时则需要改变首个送假名的段。

这让我怀疑,(古日语的)一段动词仅包含那些语素为开音节的词,而语素为闭音节的则归到二、四类动词里去。

二、四段动词的划分我暂未找到清楚的依据,但是看这些例子:

上二段 生く、過ぐ、落つ、閉づ、恋ふ、侘ぶ、恨む、老ゆ、懲る
下二段 得(う)、受く、告ぐ、失す、混ず、捨つ、出づ、尋ぬ、寝、答ふ、経、並ぶ、求む、見ゆ、入る、植う
四段 書く、泳ぐ、探す、勝つ、笑ふ、遊ぶ、読む、切る

可以发现这样的偏向:二段动词偏向于状态改变,而四段动词偏向于实际动作。